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4日
他是一名85后金融科技连续创业者;
他是“一带一路”金融出海实力践行者。
迫切期待头脑风暴的他,在2019年金沙集团1862cc金融MBA招考中,以优异的成绩如愿成为了“长江人”,他是朱晓光。
朱晓光
长江金融MBA 2019级深圳班
中国科学院 硕士
北京维金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EO
朱晓光并没有起步于光环闪耀的高等学府,从廊坊师院到中科院硕士,从一名卓越的项目经理到联合创始人推动公司上市,他不急于飞翔,而是扣问初心、产品创业,如今50多家企业客户为他背书,海外市场业务布局清晰。
九年来,朱晓光既不着急证明自己,又始终追求能力释放。
两脚扎根大地,拼命向上生长,是朱晓光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证明着人生不止一种姿势。
1、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被誉为京畿之地的河北对于每年的高考学子来说,非但很难享受到毗邻首都的教育优势,受考生体量大、本地高校稀少的影响,已然不仅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倒是有着大兵压境之时暗流涌动的紧迫和复杂。
2006年的夏日,朱晓光就是其中一员。
朱晓光没有跟随同学们奔赴沿海城市的热潮,笃定的选择了北上,并在志愿表上写下了廊坊师范学院,朱晓光看准了这所前身为农经学院的老牌高校,在信息化、人工智能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选择了数学与信息学院读本科。而廊坊这所学校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20分钟高铁车程直达北京天津,优质资源的触手可达。
彼时的朱晓光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地名:北京。
当年互联网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业务模式更健全合理、资源趋向均衡发展、抵御风险的要求增大,同时“大数据”成为互联网焦点,世界顶级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在大数据产业领域开疆拓土
2009年,朱晓光进入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项目经理,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领导说过的话,北京遍地都是人才,但不一定都能成为将才,盘着的龙卧着的虎,要知道什么时候伸一伸、什么时候吼一吼。老北京式的告诫,和初入社会体验到的竞争,晚上11点加班结束后,朱晓光站在中关村南大街的路边,望着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他知道目前一纸文凭,分量远远不够。
朱晓光瞄准中科院,并在2010年考取了软件工程专业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三年兼顾工作与学习的生活,打盹只能做梦,努力才能圆梦。
上课的日子,往返车程4个小时,穿越大半个北京城,耳机里播放着提前录好的复习音频,每天睡眠4、5个小时,朱晓光知道,系统的知识理论迅速的落地到项目探讨研究中,事半功倍。
2011年,朱晓光在中科软负责中国人保(PICC)第三代产品创新引擎系统平台搭建实施,10月顺利上线后,PICC 从传统的 DOS 操作系统升级到 BS 架构操作系统,迅速推广到全国11个主要省份使用,实现全国数据统一管理。
2011年4月,巴基斯坦移动通信项目ZONG平台在中国移动公司的援助下实施建设,面临技术力量薄弱,实操经验几乎为零、体系架构庞杂的现状,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运维、培训各个环节都迫切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撑,朱晓光做为亚信联创海外事业部的重要成员,义无反顾地前往巴基斯坦,作为中方项目技术经理全程部署跟进。
8个月后,ZONG项目正式上线,这不仅是中国移动正式进军巴基斯坦电信市场里程碑式的突破,此后用户井喷式增长,累计用户达到1.5亿。ZONG成为全巴基斯坦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移动通信服务网络。
离开巴基斯坦的前一天晚,朱晓光看着项目现场已经在撤离的设备和曾战斗过的营地,他料想到,项目的成功运营会增加中巴两国的友谊和交流,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两年时间,ZONG成为家喻户晓的信赖品牌、半数新用户的选择,品牌的用户满意度将居行业首位。
每每回想起在巴基斯坦工作的日子,远离家人朋友同学,自己作为团队的技术核心,也是大家的主心骨,大多数时候都是朱晓光去鼓励团队,而每天深夜复盘时,他也在不断地自我鼓励。
“最艰难的时候,是觉得孤独”,而朱晓光的孤独感,却伴随着清醒感而来。
“如果要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发热,最多是个电灯泡,只有自身成为发动机,去影响他人发光,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核心。”
项目后续捷报频传,基于ZONG打造的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业态布局渗透和改变了巴国民生,创造了超过5万人次的就业机会,惠及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巴基斯坦的学生们有机会接受远程视频教育,打开了孩子们链接世界窗口。
深钻于软件工程专业的朱晓光被撼动了,这份超越工作本身的成就感也深深的影响他的职业规划。
朱晓光有一个习惯,在白纸上做加减法。每每遇到问题时,他就把面临的选择、心理预期、阻力障碍,都一一的写在纸上,空白的纸上常常被他写的密密麻麻,接着他开始做减法,划掉一个个选项。
舍弃的过程是不断的在心中过滤和排序。
每一次做加减法,都是自身能力的强化和升级,新领域触碰的能力、坚守本心的定力、加减取舍的魄力。
从一个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到中科院硕士,从完成项目任务到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民生,朱晓光是一个主动奔跑的人,是龙就动一动,是虎要吼一吼,在适当的时候拿出虎啸龙吟的魄力,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2018年6月,烈日仿佛能点燃空气,朱晓光却无比平静,再次拿出一张白纸铺在面前。
2、看似寻常最崎岖 成如容易却艰辛
2018年,朱晓光决定带领团队创业,他面前的白纸上写着:产品创业,利众才能实现价值。
此前的5年间,他作为联合创始人,与北京丰瑞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伙伴们,完成多个业务板块搭建、为公司战略发展谋篇布局,2016年公司上市成功,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即将迎来互联网+O2O领域施展才能的黄金期,朱晓光却停下了脚步。
短暂的停留是为了更好的向前
随着业务板块的完整搭建、公司战略地图的情绪标注,丰瑞祥在较成熟的技术和运营团队背景下,目标愈发清晰,在北京这个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诞生和倒下的商业腹地,能够和大家携手穿越最初的探索时期并且成功上市,朱晓光已然觉得非常骄傲。
“要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参与,作为公司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实现公司肌体的高能量运转。”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创新和认知升级,感受到软件工程在行业和国家的应用场景需求,朱晓光在脑海中不断勾勒着运用专业特长服务企业、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的愿景蓝图
“看到曾经巴基斯坦的项目带给国家经济改变,看到我们身边太多的中小企业、中小银行受限于技术薄弱,业务场景面窄,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一些事情。”
过去人们对技术性人才总免不了打上刻板的标签,朱晓光的身上,却有着市场人独有的高敏感和事业情怀。
2018年6月,北京维金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朱晓光瞄准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决心打造金融领域的“1+N”账户体系,他带领团队从 0 到 1 创建“新金融 4.0”产业业态,从支付工具、金融钱包、场景融合、普惠金融,不到一年累计服务 30 多家核心企业、10 多家银行,多家知名企业和政府单位为其背书,逐渐根植于用户心中。
看到“一带一路”政策趋势利好,企业和个人跨境支付的刚性需求,朱晓光将国内成熟的支付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以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刺激用户使用频率,在东南亚市场相继取得支付牌照,一方面为客户搭建多场景下的支付方式,实现用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创业触角探寻到海外领域,打造成功范本。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那时候头发都白了一茬,去谈客户,我们初创企业规模小、谈不上品牌,他们就觉得你们技术能力怎么样,服务品质能不能跟上,最后委婉的拒绝了我们。”
当时的客户对我们小公司能活多久都充满不屑,朱晓光的这句话听上去莫名心酸。
“今天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朱晓光对产品有信心,既不放下当下的时光,也要守望未来的美好。
“直奔主题失败了,咱们就曲线救国!”朱晓光去找与这些银行合作的核心企业,为他们做技术和服务,最终银行没有绕过朱晓光介入的这道桥梁,实现了间接合作。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朱晓光常常这样给他的伙伴们打气。创业之初他们就面临着不再有稳定收入,没有请假权利、甚至前途未卜的风险;可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将面对不受限制的收入、高效运用时间的机会、认知能力不断迭代升级的财富。包括朱晓光在内的四个小伙伴,作为核心创业者,看重的正是后者。
“大不了我们赌上一年的收入,我们有产品自信,不怕搏一搏。”
“诚然,清醒而目标明确,是每个人向前的美好愿望,可是一旦与生活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就容易变得混沌不清。”
朱晓光的阶段性成就,源于他善于拨开事物的表象,找到发力点。
“看到晓光拿张A4纸写写画画,那种心无旁骛的状态,那种经过缜密思考的果敢抉择,我们就觉得特有谱。”
——跟着他创业的90后Kevin说。
24小时随时工作,随时补位的小伙子们,会和朱晓光为了产品设计的分歧争论的面红耳赤,也会笃定勇敢的跟随他踏上战场,开疆拓土。朱晓光觉得团队是他创业历程中最耀眼的勋章。
未来将带领团队走向何方?
朱晓光心中已有答案。
“目前,部分国内大型企业也在为金融业务创建独立技术团队,而我们希望能够从中小企业金融支付场景服务出发,点面结合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平台,这样做,一是以科技成就企业,二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不在顶端企业,做好业务下沉,既能快速落地又能实现迅速辐射。”
据201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披露,我国目前银行类金融服务机构趋近于5000家,从市场体量和需求来看都大有可为,正如朱晓光所说:“我们在百分之十左右市场份额中精耕细作,就会获得成倍品牌价值”
不主攻“头部”企业用户,并不是放弃市场;专注中小型企业服务,迂回竞争,搭建出属于自己的商业运营模式。
朱晓光简单勾勒下的商业版图,透着他的务实与智慧。
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角色转变,朱晓光迫切想要去检验自己在商业战场上摸爬滚打得出来的经验是否正确,他渴望一场更高层级的头脑风暴。
“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些人正在马不停蹄的改变世界,有些人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全都变了。”
站在33岁的人生节点上,他看到埋藏在心底的一颗种子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和孕育,正在冲破心灵的土壤,势不可挡的以强大的力量生长。
这颗按捺不住的种子,是学习。
3、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心中的梦想和装进脑子里的智慧,是别人永远拿不走的。
如今朱晓光仍然记得第一次打开网站,金沙集团1862cc金融MBA的介绍信息位于右侧中间的位置,以至于很久以后再去详细了解国内MBA课程时,网页上的那道微光,总是在他心中闪烁着。
“在我心中,长江是一个企业家圣地,那时候,自己有种可望不可即的闪躲。
时隔两年,朱晓光再次深入了解考察国内主流MBA课程,金沙集团1862cc的价格不菲,如果单纯为了取得MBA证书,长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要结合人生和职业规划,如果是想进入稳定企业,就去分析目标企业所需人才的资质,以此为方向来打造自己;如果自己是平台创造者,要自我审视,尤其是所处领域自身成长的程度和速度。
朱晓光开始做“人群画像”,他发现同类型平台的学员,不少是为了取得MBA证书之后重新择业,或者借此实现职业生涯的弯道超车。而金沙集团1862cc聚集的学员,多数已经经历过商业战场的拼杀和洗礼,中高层管理者占60%,新生代企业家占比40%,敏锐的朱晓光感受到这个群体有高阶能力提升的紧迫需求,实战中淬炼出的打法和策略需要被检验,而思维碰撞最容易产生火花
“我觉得在长江能够最好的实现成长速度和程度的双维进阶。
朱晓光抽空会去翻阅长江的课程和活动,“长江人”焕发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令人热血翻涌,穿越上海滨江跑道上风雨兼程的15公里长跑;苍茫的戈壁征战,面临体力崩溃却绝地反击的勇士精神;烈日暴走长江50公里募集筹款爱心活动等等,每个人单打独斗都能执剑闯江湖,强强联合又能实现暴风骤雨般的组合拳。
长江海外课程呈现出的国际视野也令人期待,看到金融MBA的学员前往纽约,坐在西点军校的课堂上,“Leading means making decision”领导即决策的理念生生不息,朱晓光想要把具有国际化、前瞻性的实用信息传递给自己公司和团队伙伴。
长江学长们作为一个集体,呈现出的姿态给了朱晓光很大触动,他希望自己的团队也具有这样的魄力,拆分成个体每个人能所向披靡,组合成团队也可英雄群起拔寨攻城。
和优秀的人一起走的更远,朱晓光知道,企业家圣地的召唤离自己越来越临近了。2019年的金沙集团1862cc金融MBA招考中,他凭借优秀的综合成绩成为“长江人”。
朱晓光并没有起步于光环闪耀的高等学府,不着急证明自己又始终追求能力释放,两脚扎根大地,拼命向上生长,是他的两种人生姿势。